护两河之源绘“绿富同兴”画卷
——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两河源头综合治理纪实
【资料图】
双峰夹峙,两水分流。在东骆驼山和察哈尔山的青松掩映间,细河、绕阳河两条大河从此发源,奔流入海。
治水先治河,治河先治源。作为全省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县之一,今年春季以来,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勇担源头责任,大手笔实施两河源头治理工程,治水、治山、治城一体化推进,水资源、水生态、水环境一盘棋统筹,让一江碧水成为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,为破解水土流失治理难题,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提供了全新视野与实践路径。
抓源头治理实现标本兼治
在蒙古贞雄浑壮丽的低山丘陵之间,一条大河蜿蜒前行,从阜新县城区、阜新市主城区绕城而过,她就是阜新的母亲河——细河。
2022年,阜新县启动细河探源工程,确定阜新镇平安地村东骆驼山南麓一处泉眼为细河之源。而在东骆驼山东南,察哈尔峰巍巍而立,潺潺清泉从山谷流出,阜新地区流域面积最大的水系绕阳河由此发源。
水,是生命之源;土,是万物之本。然而,由于地处科尔沁沙地南缘,阜新县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41.49%,是我省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县之一,资源性、工程性和水质性三种缺水类型并存。
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的瓶颈在水,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也在水。
“治河必治源。河湖之病表象在水里,根子在岸上。”阜新县委书记刘彦鸿说,今年,阜新市创造性实施“三河源”保护工程,推动治水从治标向治本、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治理转变,引领治水由截污治污迈向生态平衡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治理新阶段。阜新县以此为契机,启动两河源头治理项目,综合施策,标本兼治,让河湖安澜,把沉睡的资源唤醒,为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带来更多源头活水。
系统治理让“三跑田”变成“三保田”
层层叠叠上远山,蜿蜒逶迤绕云间。夏日时节,位于绕阳河源头附近的扎兰营子镇七家子村,梯田阡陌纵横,绿意盎然。
阜新县六成耕地是坡耕地,占全省坡耕地总面积的12%。地处丘陵地带的七家子村,九成以上是坡耕地。坡地是水土流失的重灾区,阜新县水利事务服务中心副主任张凤勇说:“山洪裹着泥土顺坡而下,冲出千沟万壑,宝贵的水土资源白白地流失了。”据统计,全县有侵蚀沟6736条,总长达7407公里,侵蚀沟密度是全省均值的9倍之多。
两河源头以治理保护和开发利用水土资源为基础,以拦截微径流、兴修土坎梯田和改造坡耕地为重点,以治理侵蚀沟为补充,以实现粮食稳产高产为中心,对水土流失进行系统治理。
“坡改梯”能让跑土、跑水、跑肥的“三跑田”变成保土、保水、保肥的“三保田”,是治理的重头戏。为了抢抓春耕前的黄金施工期,冰雪尚未消融,施工大军就进驻两河源头,每天出动工程机械30余台,风餐露宿,昼夜奋战。其中,在细河源头建设水平梯田232公顷,坡式梯田18公顷。在绕阳河源头建设水平梯田260公顷,坡式梯田77公顷。
“坡改梯”能让农机上山,年年种地离不开的犁杖被封存了起来。七家子村村民刘树远高兴地说:“一顿饭工夫,免耕播种机就把一面坡都种完了。”免耕播种机不光效率高,而且用保护性耕作替代了传统翻耕,大河两岸的黑土地越种越肥。“保守估计,每亩地多打三成粮食。”刘树远说。
高标准农田托起了农民种粮的信心,也托稳了粮食安全和农业机械化的“底盘”。
建“绿色长城”筑生态屏障
山上不治,山下不保。而治山之道在兴林。
阜新县在绕阳河源头建设以“万紫千红”为主题的生态乔木园,在细河源头建设以“锦绣山河”为主题的山地灌木园,集生态保护、科普教育、休闲打卡于一体,生态、人文、环境、社会、旅游多效益共生。
6月11日,在绕阳河源头的河滩地上,脸晒得黝黑的国有周家店林场场长王树建正在指挥工人栽树。他说:“这里要栽植乔木29种,既有黄波椤等珍贵树种,彰武松等常绿树种,也有文冠果等经济树种。不久的将来,这里四时景致,美不胜收。”
与绕阳河源头高大乔木唱主角不同,细河源头则花团锦簇。错开花时栽植多季玫瑰、黄刺玫等苗木21种、1万余簇,形成分批绽放景观。源头附近的村庄启动美丽乡村建设,平安地村村民林海自豪地说:“村里要建景区,我们人人都是文保员,人人都是股东。”
上世纪60年代,阜新县人民掀起治山、治水、治风沙的高潮,创造出闻名全国的“三沟经验”,成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治理水土流失的基本方法。王树建指着遍山青翠的察哈尔峰说:“当年,林场职工和村民们一镐一锹,在石头砬子上栽下这片林海。”
松涛阵阵,溪水涓涓,仿佛历史的回响。时光在变,人们改造山河的雄心壮志没有变。田园变公园、村庄变景区、农房变客房、村民变股东、资源变资产,人们在两河源头摆下战场,开启生态治河新模式,推动由“绿起来”向“美起来”“富起来”的嬗变。
打造绿富同兴幸福河
碧水绕青山,乡村入画来。刘彦鸿认为,要“向水而为”,以两河源头治理为契机,突出源头治理,强化流域统筹,变生态优势为产业优势,变生态产品为富民产业,在河流两岸打造生态景观带、全域文化旅游带、乡村振兴产业带,实现“亲水而美”“倚水而兴”,让良好生态成为阜新县的靓丽名片。
牤牛河畔,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——辽宁阜蒙旱作农业系统核心区化石戈镇台吉营子村上万亩梯田,出产的高品质小米造就出“宏建”“小九”等本土品牌。
伊吗图河生态廊道将温泉小镇、瑞应寺景区、氟化工园区穿珠成链,通过资源变资产、资产变资本、资本变资金的“三资三变”改革,实现生产、生活、生态“三生融合”。
官营子河边,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——官营子村以水活村,以水美村,村集体年收入超过百万元;细河两岸,阜新县城启动海绵城市生态综合治理项目,构建洪涝安全、供水保障、生态修复、水美产业、智慧调度五大体系,守护“母亲河”水清岸绿、飞鸟翔集。
当“源头活水”与幸福汇流,一幅绿富同兴的画卷徐徐打开,蒙古贞大地上的条条河流生机无限,正在成为绿色发展的“生态河”、县域经济发展的“活力河”、造福人民的“幸福河”。
责编:李明审核:徐晓敬
标签:
X 关闭
X 关闭